根據香山道文化展示區建設項目的要求,平涼崆峒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以崆峒山道源文化為內容的雕塑設計方案。擬運用雕刻藝術的表現形式,把崆峒山道源文化精神、時代風貌融入標志性景觀,進一步提升崆峒山的影響力、輻射帶動能力,提高景區品位。具體內容如下:本次征集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屆時將邀請專家組成征集評審委員會,從所有參評作品中,評選出優勝獎1名、入圍獎2名,獲獎作品將被征集方采納使用。香山亦稱翠屏山,因山頂有香山寺,由此得名,是崆峒山最高峰所在地。

“黃帝問道”雕像位于香山寺南,現停車場中心。所有關心、支持崆峒山建設的個人和機構,凡具有雕塑藝術專長,從事雕塑藝術創作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美術類院校、雕塑院校師生、藝術愛好者等均可參加征集活動。征集活動于2016年5月6日開始,至2016年5月31日截止。1.要準確把握崆峒山歷史文化內涵、資源特點和發展定位,雕塑應創意獨特、直擊主題,具有鮮明的可識別性,突出標志性效果和強視覺沖擊力,強調作為代表崆峒山形象的雕塑所應具有的形式感和圖案性效果。

2.雕塑設計應堅持質量第一、內容新穎、藝術形式完美以及與崆峒山整體環境相統一、協調的總原則。特別希望在石材的運用上取得突破。并應符合以下設計原則:工業化原則。突出展示崆峒山精神,展現崆峒山的勃勃生機,使此雕塑成為崆峒旅游的形象標志,體現體量感和力度感。藝術性原則。

考慮各個方向的視覺效果,強調外輪廓線、陰影效果、以及整體色塊的可識別性,以富于時代感和現代感的設計手法,以簡潔、大方的形式表達深遠的內涵。整體性原則。雕塑的體量、材質、色彩均應與崆峒山景區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文物等設計相融合,綜合考慮雕塑與周邊環境的整體性,風格統一。3.設計成果包括說明書、設計圖紙、電子文檔四部分。

作品說明書要注明題目、設計理念、創意構思、體量、材質及適合環境條件。設計圖紙包括平面圖、雕塑立面圖、多方位效果圖、其他有助于說明設計意圖的圖紙。2.應征者提交的作品不能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識產權,若發生由此造成的任何糾紛,一切法律責任及給主辦方造成的損失由設計人承擔。4.未采用的作品在征集結果公布后1個月以內領取,期滿后由征集方自行處理。7.無效作品認定,以下征集方案被視為無效內容不全或字跡模糊,辨認不清的。設計成果嚴重違反征集任務書要求,或嚴重不符合此次雕塑要求的。

設計作品已發表過或抄襲其他類似方案或雷同的。逾期未送到的方案。8.支付獎金后不再支付稿酬,設計者可參與甲方在制作環節的招投標。應征作品請于2016年5月31日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或以實物郵寄的方式郵寄到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崆峒山管理局工程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