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可在石燈中置放電燈泡的燈絲是用金屬鎢制成的。通電后,燈絲發熱,溫度高達2500℃以上。金屬鎢在高溫下升華,一部分金屬鎢的微粒便從燈絲表面跑出來,附著在燈泡內壁上。

時間一長,燈泡就會變黑,降低亮度,影響照明。科學家們根據氣體對流是自下而上的特點,在燈泡內充有少量惰性氣體,并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時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卷到上方,著在燈泡的頸部,便可保持玻璃透明,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
當然,現在的燈泡是靠低溫的二極管發光,不會像過去鎢絲燈泡一樣產生較高的溫度,核心的體積也更小,所以能制作成各種樣子,既美觀又實用。并且現在的燈泡擁有更亮的亮度,更低的能耗,更長的使用壽命。
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好處真是多!“電力e知道”是“網上國網”面向電力能源領域打造的一款在線討論、傳播電力行業知識的垂直類內容互動、科普社區。